孩子該打不該打?我想這是每個新手父母都會想的問題。其實羊爸羊媽就這問題也討論很久,不竟記憶中我們的童年中也沒有幾次被打的經驗。不過現在自己帶孩子,孩子皮起來我們都會有想狠狠打他一下的沖動。下面兩個小經驗,很想和大家分想一下,也許在我們想要打孩子之前,可以多想一想,這兩次我們都有同一個感受:幸好沒打他。
那天晚上回來我們都筋疲力盡了,咚咚在超市樂得像猴子一樣,搶著要自己提籃子買東西,大耍個性不肯牽爸爸手走,還動手想打爸爸,媽媽抱著弟弟也管不了他,只見爸爸已氣得面無表情,一手抱他一手拿菜回家。回到家,媽媽忙著照顧弟弟,爸爸進洗手間洗個臉,出來發現哥哥拿著原本放在床頭的空氣淨化器,看著媽媽說:濕濕。我們發現時淨化器的水已倒到床上,床墊、枕頭、連地下都濕了。羊爸爸氣爆了,因為那是我們再三叮囑不許踫的東西。爸爸說哥哥敢再惹他,今晚就要開打了。哥哥被爸爸罵得不敢再吭聲,自己去睡了。那晚,爸爸的氣極了,我想不是因為考慮弟弟要睡了,那晚哥哥必然”難逃一劫”。隔天,沒想到同樣的狀況出現,那個空氣淨化器又倒了,床又濕了!不同的是,這次哥哥沒有去踫!我們那時才恍然大悟,我們怪錯哥哥了!前一天,哥哥不是犯案者,他只是發現那個東西倒了,難怪那晚哥哥的衣服根本就沒有濕!一切是因為房間地不平,那個東西轉起來會慢慢地移動,是它自己倒的!!我們想到真相後,都慶幸那晚沒真的打下去,爸爸也坦然地向哥哥道歉了(爸爸真好!),哥哥一臉無辜。
要公平地處罰孩子,父母的情緒很重要。兩歲的孩子很好動、又好奇,也很敏感,萬一打錯了,孩子受了委屈,傷心了,父母也會很難過。像我常常一個人看兩個,很容易心煩意亂。有一次我抱著剛睡的弟弟,哥哥不肯自己食飯,突然又說要去大便,結果根本就不是,進到廁所又說不要大。氣得我一手就打下去,給他在大腿印了個紅紅的三指印。大聲罵了他一句,弟弟也被我吵醒了。就在那個下午,爸爸告訴我哥哥打了另一個小朋友。學得夠快吧!那次我同自己說,不要隨意打孩子,我打他,他就打別人!我若對孩子說:你敢打人媽媽就打你!這樣孩子不是就一頭霧水嗎? 現在,我們用的是”剝奪權利的處罰”。現在弟弟不聽話,哥哥就有樣學樣去沒收他的玩具,看到這樣,我們更確定孩子不能隨便打,不然弟弟就慘了。
和兩個孩子關在一房間裡,EQ要很高。如果父母心煩加上孩子又在鬧,家中的氣氛就會很緊張。加上現在隔壁天天在建房子,打起椿來一整個下平就如在株羅紀公園暴龍要來時一樣,整個房子都在震動,窗戶也秤秤聲響,孩子連午覺也沒睡好,能不煩嗎?然而,煩歸煩,這又與孩子可干?孩子也睡不好呀!只好叫自己平心靜氣,像今天我就在這”震動的午後”在床邊為孩子和自己禱告,再開著巴洛克CD來和這嗓音較量!
想到我們我們這個小窩,天天都很精彩,因為我們四個天天都窩在一起,每晚都在同一張SUPER大床上打滾(我們現在把兩張床墊攤開在地上睡)。的確,我們都很渴望在個人喘氣的空間,爸爸常在幻想他的小書室,媽媽則在憧憬她的小廚房,不過,有父母常在一起的玩具房是孩子最想要的(這就是我們現在給他們的)。我想,我們日後會很懷念這個房間,這個白天會震動,晚上熱得像蒸籠的幸福小窩。